最近收到了多位同学的提问,主要是觉得马上要升入新高三,但英语基础依然比较薄弱,学习英语感觉比较痛苦,不知该怎么处理,在这里我简单地从几个角度进行回答,以供同学们进行参考。
任何一个科目的学习者必须要理解一个事实,即学习本质上是一个自我塑造的相对长期的过程。因为要自我塑造,自我雕塑,它几乎无法避免地伴随着一定的程度的压力和痛苦;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所以任何科目都不具备一蹴而就的捷径。我们探讨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,是希望找到一个相对高效学习方法,即尽量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,降低学习带来的压力,并尽可能多地获取学科的重要知识。
这段话听上去非常无聊,说人话,那就是:
有没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能辅助我快速提高英语水平?有。
我学习英语压力很大,甚至很痛苦,能不能降低这种压力?可以。
能不能让我全程不付出努力,完全没有压力? 不能
所以英语学习者首先学习态度要端正,要认可,自己必须付出相应的努力,才能获得所需要的提高。
然后,我们确立了这一点,才能深入探讨具体的学科知识。
单词是英语学习或者任何一种语言学习的基础。而绝大多数英语薄弱的同学都是词汇不过关。在这个问题上,我去年带的同学中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。刚开始英语只有50多,但是学习态度端正,而且句子理解能力很强。所以,我们当时确定的学习重点就是快速补充词汇,同学坚持每天背单词,自我约束力很强。她的成绩几乎在半年的时间里就有了逆转式提高,

她后来把几次连续的试卷排在一起,成绩呈直线上升56,68,72,88,97,102。102是高考前的最后一次。
除单词以外,另一个要素自然是语法。语法说白了就是单词如何构成句子。中英文的表达逻辑是不同的,语法的缺失会导致隐性的失分。在这里我想举一个普遍的反例。很多同学之前有过这样的疑问“老师,你讲的语法我听懂了呀,但是考试还是错。”这个时候一定要了解一个事实。听懂了,会分析,和能够独立操作之间是有巨大鸿沟的。一个智力正常的人也许能够看懂部分外科手术的书籍,但他绝不可能立即具备拿手术刀做手术的技能。英语学习中理解和操作的鸿沟虽然没有那么大,但两者要融会贯通是需要付出专注与练习的。
最后是一个同学们可能会忽视但却非常致命的要点,阅读量。千万不要认为英语的学习就是孤立的词汇和语法,它们之间是通过句子和文章有机结合在一起的。单词要记得牢,需要语境来辅助记忆,语法要分析准确,必须依附于特定的例句。如果学习者没有扩大阅读量的习惯,英语学习就一定会在某个阶段进入瓶颈状态,比如90分以后,成绩无法有效得到提高。而且如果没有语境,单词和语法的学习很容易会陷入“死记硬背”的无聊且痛苦的循环中。
?
文章来源:东南数理化-姜老师